回门也称“拜门”、“会亲”、“唤姑爷”是女子同旧生活的彻底告
回门,也称“拜门”、“会亲”、“唤姑爷”,是女子同旧生活的彻底告别。婚后第三天,新人带着礼物,相偕回女方家,女家大摆宴席,款待女儿、女婿。夫妻双双把家回由于此前女方家属包括父母多未与新郎打过交道,这是一次正式考察其人品的机会,只是多少有些嫌晚,新郎若是谦和有礼的佳公子,自然值得庆幸,可若不如人意,此时再发现,也于事无补,只能企求上天保佑女儿平安幸福了。
回门之礼先秦已有之,称为“归宁”。在古代,女子的生存似乎从来没有独立的人格,婚前属于父母,婚后就属于丈夫和他的家庭。这一改变以迎亲作为转折的起始点,以第一次归宁作结。归宁,从字面的解释来看是指向父母报平安,使他们内心安宁。也就是向他们宣告:女儿的生命,与身边的这个男人福寿三多,佛手为福,石榴多子,蟠桃多寿榴开得百子已经不可分割了,请他们不要再为自己操心;女儿也不可能再在父母身边尽孝,反而要对公婆侍奉终老,请父母也不要再挂念。所以,归宁是女子同父母的正式告别。
从这次归宁以后,妇人便不能随便回娘家了,除非父母发出邀请,或得到公婆、丈夫的批准,而且一般情况下,应该由丈夫陪同前往,否则会被视为失礼。比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被休回家之后,她的母亲便忿忿然地问:“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
有的女子结婚之后还要随丈夫一家搬迁,在交通和通讯都不发达的古代社会,这可能导致她和父母兄弟完全失去联系,因此回门(归宁)也可能是她一生中最后一次见亲人,所以无论对新娘还是她的家人,都特别珍惜这次机会。
手执石榴具有多子多福之意回门也有不在第三天,而在六、七、九、十或满月之时的,但总的来说,以第三天为最常见,于是三这个数字便发展出一项特殊的意义:在很多地区,大年初三成了女婿上门的日子,家家户户这一天都要精心准备酒菜,犒劳新、老姑爷和准姑爷,女方的家族则精心策划,要给新郎“好看”。新娘家老人心里非常重视三天回门,因此新郎事先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
礼品事先备齐,买新娘家老人喜欢的礼品,礼品一般有四件。回门一般在上午九、十点钟动身。新郎新娘应像参加婚礼那样认真修饰、打扮,保持婚礼上那漂亮、俊美的形象。
回到娘家,新郎、新娘首先要问候老人。这时,新郎就应改口,跟新娘一样称岳父母为父亲、母亲,要叫得自然、亲切,对待亲友和邻居也应表现出亲切热忱,彬彬有礼,见人先打招呼,以礼相待。新娘跨出父母的门槛,也可能是她一生中最后一次见父母就餐时,新娘要陪着新郎,一一向父母、亲友和邻里敬酒,感谢大家对自己新婚的祝福。饭后,不要急于回家,应再陪父母聊一会儿,听听他们的教诲,然后再告辞回家。并应主动邀请二位老人和兄弟姐妹到自己家里做客,也可邀请亲友、邻里。
七出
传统的婚姻结婚是“合二姓之好”,离婚是解除两个家庭的联系。结婚和离婚都是婚姻的应有之意,当然离婚也受婚姻礼俗的制约。
- 看艾叶灰的神奇功效 正确使用能帮助伤口止血[图]
- 但是从本篇的内容看陶弘景的解释是相当片面的“捭阖”固然是纵横[图]
- 孟子曰“於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金[图]
- 曾子说“多么博大精深啊孝道太伟大了!”孔子说“孝道犹如天有它[图]
- 回门也称“拜门”、“会亲”、“唤姑爷”是女子同旧生活的彻底告[图]
- 【译文】鲁定公问“君主役使臣子臣子服侍君主各自应该如何做?”[图]
- “稳婆”是旧时民间以替人接生为业的人一般为中年妇女又叫“隐婆[图]
- 东晋郭璞所著《江赋》中描述了很多鱼类的品种这里选择常见的鱼类[图]
-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图]
- 温庭筠一抛兰棹逐燕鸿曾向江湖识谢公每到朱门还怅望故山多在画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