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卫兄弟之邦兴衰荣辱其相类似非人力所为实大势所趋
鲁、卫,兄弟之邦。兴衰荣辱,其相类似。非人力所为,实大势所趋。
奴隶主专制统治渐趋没落,其治道必也随之湮没,其世袭之特权也必将渐趋衰败。新兴封建之世将渐趋兴盛,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公理,虽欲回天,岂奈无用。正如古语所说:“富不过三代,贫极必有达者。”天下之事,鲜有万世不竭之荣耀。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公子荆:卫国世家公子,名叫荆。其生活的态度知足随和,超脱豁达。
孔子认为卫国大夫公子荆维修居室的做法,是深有喻义的。“刚开始有一点可以居住的房间,他便说:‘将就将就可以住了,不必要求太高。’人口增多,住不下时,就又在旁边加盖一小间,他就说:‘马马虎虎可以住了,不必太要求完备了。’后来又扩大了一些,他又说:‘已经相当好了,够了够了,不必再奢求太好了。’”
杨氏曰:“务为全美,则累物而骄吝之心生。公子荆皆曰‘苟’而已,则不以外物为心,其欲易足故也。”
简单自然
生活是前进的,生活的发展是有层次的,始有、少有、富有是人们生活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对生活的态度,决定着我们拥有欢乐的多少,决定着人生快乐的程度。不论出生在哪个阶层。广厦万间,夜眠数尺。金银累积,死不相属。古语谆谆告诫,世人却总也沉迷不悟,贪得而不知节制。人心不足蛇吞象,最终落得个匆匆忙忙皆虚枉。斤斤于物欲的无止境追求,劳心累身,又无益于德行的修养,何乐而为之?世俗之人,皆相类属,谁能超脱如公子荆者?现今的一些腐败贪婪之徒更当有所醒悟。
无论个人,还是群体,单纯富裕并不难,难的是富足。在富裕与富足之间,是有层次的。富足是人间极乐,富裕只是表示物质的数量由小趋大。
惯守清贫的生活,其实就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总是在一种很拮据的窘促状况下得过且过。当略微富有之后,也只是略做修缮,还保持着既往的生活习惯。即使是十分富裕了,也是有所节制,仍以困守为美德。这就是中国人的生活态度。虽然理智,却缺乏激情。只知创造,不会享受,这样的生活是没有质量的。而这样的生活观念还在引导着我们,是我们生活的主流。
平庸,是我们生活的常态,是恒久的,隐蕴着渐变的契机。轰轰烈烈的业绩,只是生活之波所激荡起的暂时的浪花,随之又必趋于平静。因此,能够保持一种安然处之的心态,是一种境界。生活之富有,学问之高深,皆不足恃,也不必强求。不以物累,不生贪吝,只顺乎自然,达乎天理,其德自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放任心灵,游乎万仞,不羁于个人的得失荣辱,只求心灵的悠游闲适自得,进则济世,退则养德,其人生必也其乐无穷,何斤斤于蝇利,以扰吾心之清纯,何戚戚于穷达贫富?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孔子到卫国,冉有驾车。夫子说:“人口众多,真繁荣啊!”冉有说:“人丁兴旺,然后该如何做呢?”夫子说:“让他们生活富裕。”冉有又问:“老百姓富裕了以后,又该做什么呢?”夫子说:“兴学重礼,教化他们。”
- 看艾叶灰的神奇功效 正确使用能帮助伤口止血[图]
- 但是从本篇的内容看陶弘景的解释是相当片面的“捭阖”固然是纵横[图]
- 孟子曰“於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金[图]
- 曾子说“多么博大精深啊孝道太伟大了!”孔子说“孝道犹如天有它[图]
- 回门也称“拜门”、“会亲”、“唤姑爷”是女子同旧生活的彻底告[图]
- 【译文】鲁定公问“君主役使臣子臣子服侍君主各自应该如何做?”[图]
- “稳婆”是旧时民间以替人接生为业的人一般为中年妇女又叫“隐婆[图]
- 东晋郭璞所著《江赋》中描述了很多鱼类的品种这里选择常见的鱼类[图]
-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图]
- 温庭筠一抛兰棹逐燕鸿曾向江湖识谢公每到朱门还怅望故山多在画屏[图]